19

2025

-

08

尼龙66产能大爆发!800万吨拟建项目重塑全球产业链


己二腈技术突破打破五十年国际垄断,中国企业集体出海,尼龙66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局。

2025年8月初,中石化、金发科技和神马股份接连宣布尼龙产业链新动作。神马股份投资2.52亿元在泰国建设尼龙66项目,成为该公司首个海外生产基地。

金发科技在珠海启动4万吨生物基高温尼龙项目,一期工程8000吨产能已进入环评公示阶段。

这些动作背后,是中国尼龙66产业正在经历的历史性变革。2025年国内拟建尼龙66产能已超过800万吨,这一数字在全球尼龙产业发展史上从未出现过。

01 三巨头齐发力,产业格局生变

中国尼龙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。三大行业巨头中石化、金发科技和神马股份近期相继公布战略布局,动作频频。

神马股份迈出国际化第一步。该公司宣布在泰国“东部经济走廊”投资建设2万吨/年尼龙66差异化纤维项目,一期将形成7000吨/年尼龙66工业丝及3000吨/年尼龙66细旦丝的生产能力。

该项目总投资额达2.52亿元,建设期仅15个月。这是神马股份首个海外生产基地,标志着中国尼龙企业正式开启全球化布局。

金发科技则瞄准高端市场。其在珠海万通的生物基高温尼龙项目主打环保与高性能,主要产品包括生物基高温尼龙PA10T/1012、PA1012、PAMACM12等特种材料。

项目一期8000吨/年产能已进入环评公示阶段,计划总投资未公开但规模可观。

中石化虽未公布具体项目细节,但据行业消息,其在尼龙产业链上的布局同样在加速推进。三大巨头的集体动作,折射出中国尼龙产业的技术自信和市场野心。

神马股份在产能规划上尤为积极。除了泰国项目,该公司还计划在平顶山总部基地实施高温尼龙6T树脂改造项目,设计年产1000吨高温尼龙树脂。

同时,其控股子公司还计划投资5.86亿元建设3万吨/年尼龙6差异化纤维及2.5万吨/年尼龙6帘子布项目,构建 “大尼龙”产业格局

02 产能爆发式增长,原料瓶颈终突破

中国尼龙66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扩产浪潮。数据显示,2025年国内拟建尼龙66产能超过800万吨,这一数字在全球尼龙产业发展史上堪称空前。

截至2025年2月的统计显示,未来拟建产能已达435万吨,新疆、宁夏、山东等地企业都在积极布局。产能爆发的背后,是核心原料己二腈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。

己二腈国产化打破了五十年的国际垄断。作为尼龙66的关键原料,己二腈生产技术长期被国际巨头控制。

2019年7月,华峰集团建成国内首套5万吨/年己二腈生产装置,实现了零的突破。

平煤神马集团通过与国际先进技术合作,采用丁二烯直接氢氰化合成己二腈技术,在河南注册成立神马艾迪安化工有限公司,建设20万吨/年(一期5万吨/年)己二腈项目。

国际巨头也在中国布局产能。英威达在上海建设年产40万吨己二腈生产基地2022年投产。中国化学与齐翔腾达合资公司天辰齐翔则投资105亿元建设100万吨/年尼龙66产业链项目。

原料瓶颈的突破带来了成本结构的变化。随着国内己二腈产能释放,尼龙66生产成本显著降低,为产能扩张和应用拓展创造了条件。

行业预测,未来5-10年,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己二腈-PA66市场。

03 下游需求全面开花,新能源车成最大推手

随着产能扩张,尼龙66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。目前,全球41%的尼龙66用于合成纤维59%用于工程塑料。

在工程塑料应用领域,汽车占比最高,达到45%。

新能源汽车成为尼龙66需求增长的最大引擎。在减碳降排的趋势下,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基本要求,塑料正从装饰件向结构功能件转变。

尼龙66凭借其高强度、耐高温和耐化学腐蚀的特性,成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理想材料。

在新能源汽车中,尼龙66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和热管理系统。利用材料本身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,尼龙66可用于电池周边的许多零部件,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同时降低起火爆炸的风险。

一些关键的结构性部件,如电机支架,尼龙66可以代替金属,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整车重量和能耗。

每个新能源汽车电池组需要约30kg工程塑料。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,2023-2028年中国PA66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为21%,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40亿元。

合成纤维领域同样需求旺盛。尼龙66工业丝主要应用于轮胎帘子布、汽车气囊丝、工业输送带等领域。

随着国内轮胎企业海外扩产加速,轮胎行业的高景气及量增,带动尼龙66需求增长。

民用丝领域潜力巨大。尼龙66具有更好的亲肤性、透气性、耐磨性,对温度、日照的适应性更好,是户外、运动、防寒、休闲服装服饰领域的优选材料。

随着关键原材料己二腈国产化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,尼龙66有望向民用领域进一步拓展。

04 价格走势趋于平稳,企业利润空间扩大

随着国内产能释放,尼龙66价格结束了剧烈波动期,进入相对平稳阶段。

2025年3月起,英威达PA66价格调整为17900元/吨。这一价格水平相比历史高点明显回落。2021年3月,PA66价格曾达到4.35万元/吨的高峰。

2024年2月,PA66基准价为22566.67元/吨,较月初上涨了8.32%。进入2025年,价格趋于稳定,短期内将在16800-17500元/吨区间波动

长期来看,随着己二腈国产化程度提高,尼龙66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。原料成本的降低使国内生产企业利润空间扩大,增强了市场竞争力。

不同地区的PA66价格存在差异。华东地区价格相对较高,而华南和上海地区的价格则较为平稳。国际品牌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国内产品,如美国杜邦的PA66报价为38800元/吨,德国巴斯夫的A3WG6规格报价为30100元/吨。

影响价格的因素包括原材料成本、供需关系和市场情绪等。随着下游需求端陆续复工,市场对PA66的需求增加,推动价格小幅上涨。

而环保要求的提高也增加了生产成本,进而影响市场价格。

05 特种尼龙成布局热点,生物基材料崭露头角

在尼龙66产能爆发的同时,特种尼龙成为企业寻求差异化竞争的新战场。高温尼龙、长碳链尼龙、透明尼龙等特种尼龙凭借更高的性价比优势,成为大厂竞相布局的热点。

金发科技布局4万吨生物基高温尼龙产能。该项目产品包括生物基高温尼龙PA10T/1012、PA1012、PAMACM12等。生物基尼龙从原料的可持续性来定义,核心是使用生物基的内酰胺、生物基二元酸或生物基二元胺等。

透明尼龙领域同样吸引国际巨头布局。今年7月,阿科玛宣布在新加坡新建Rilsan® Clear透明聚酰胺生产装置,投资约2000万美元,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。

金发科技项目中包含的PAMACM12,正是由十二烷二酸与MACM聚合而成的透明尼龙。

国内特种尼龙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。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,如郑州大学团队的尼龙12T已建成千吨级生产线,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。

国内主要特种尼龙企业包括金发科技、三力本诺、沃特股份等。

长碳链尼龙代表品种包括PA11、PA12、PA610、PA1010、PA1012、PA1212等,具有低吸水率、耐低温、尺寸稳定等优势,用于汽车油管、气制动软管、海底电缆、3D打印等领域。

在改性应用方面,会通股份已成功开发出单层、多层长碳链尼龙管路材料,并应用于比亚迪、赛力斯、长安等汽车品牌的热管理系统。

生物基尼龙成为国际巨头竞相布局的新领域。全球主要玩家包括阿科玛、赢创、巴斯夫、杜邦等。今年4月,LG化学推出了全新生物基尼龙材料Earthyle™,以从糖中提取的赖氨酸为原料。

国内凯赛生物、伊品生物等企业也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。

06 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,全球化布局加速

随着产能扩张,中国尼龙产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。产能过剩风险值得关注。国内拟建产能超过800万吨,但2023年中国尼龙66切片消费量仅约40万吨,预计2025年突破60万吨。

即使自给率提升至60%以上,产能消化仍面临巨大压力

技术升级是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。尼龙66产业正朝着高强度、高耐温、阻燃等特种化方向发展。

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,新能源汽车、5G通信、高端纺织等领域需求爆发,为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。

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。国家鼓励新材料产业发展,提供税收优惠、研发补贴等支持措施。

在产业升级方面,尼龙66国产化进程有助于减少对进口的依赖,同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。

环保要求不断提高。新项目普遍采用余热回收、废水零排放技术,降低能耗与污染。神马股份、金发科技等企业在项目环评中都强调了环保措施。

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。神马股份泰国项目顺应东南亚日益增长的轮胎制造业需求,同时供应网络可辐射印度等周边国家。

全球众多知名轮胎公司在泰国投资设立汽车轮胎加工基地,东南亚工厂已成为中国龙头胎企产值、盈利的主要来源地。

特种尼龙市场前景广阔。中国特种尼龙需求增速明显高于全球,2011至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4.4%,预计未来仍将维持10%以上的增长。

2025年,汽车与运输领域可能占全球特种尼龙市场的37.0%以上。

尼龙66产业变革的核心在于原料自主。随着英威达40万吨己二腈基地投产、神马股份5万吨己二腈项目投料试车,中国摆脱了长达五十年的原料进口依赖。

价格走势图显示,尼龙66从2021年4.35万元/吨的高位回落至目前约1.79万元/吨,成本下降激活了市场需求。

特种尼龙成为新赛道。金发科技生物基尼龙项目、神马股份6T树脂改造项目相继落地,沃特股份4.5万吨特种高分子项目蓄势待发。

未来五年,中国企业在全球尼龙市场的角色将从追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。随着产能释放与技术升级,一条从原料到特种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